中文繁體

贖回光陰:(二)作解讀永遠的器皿

0
今天,地上的人都在尋求內心的平安,尋求那種滿足感。但是,我們在哪裡能夠找到平安和滿足呢?作為人,當我們被造時,就被賦予了一種特殊的功能:作為器皿,盛裝神的神聖生命。當被這生命充滿並彰顯這生命時,我們就找到了滿足。無論我們多麼出色或成功,除非我們活出人存在的價值,否則沒有什麼能夠滿足我們。

贖迴光陰:(一)恢復我們的真切

0
讓我們來花點時間回憶一下小時候那些真切的記憶——被媽媽擁抱或教訓的感覺,與弟兄姊妹一起玩耍的愉悅,甚至與朋友們走過校園時,鞋底發出的沙沙聲。說不上什麼原因,這些時刻對我們而言,感覺就像發生在昨天。當我們回想那些情景,聲音,味道——感覺是如此的清晰,如此的有力量;童年時一顆糖果的味道,會在我們的一生中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記。

主與基督在我們裡面的人性

0
召會生活擁有很強的主的話語的同在。但如果在聖徒中間,沒有主現時說話的影響和回應,我們就沒有真實的召會生活。主的話是活的,它必須在我們所有的人裡面持續,在我們每日的生活中結果子。那麼,為何我們經過召會生活,卻極少有的主的說話落在我們裡面呢?

“上前來”

0
人都在尋求一種成就感,也就是一種滿足的感覺。這種滿足感來自,對於我們存在意義的一種與生俱來的知覺;人在地上的存在和生活是為著一個目標的。有些時候,當我們獨處或感到無聊時,也許會想,難道我們已經失去了對自身存在或生命目標的知覺?突然之間,我們覺得孤獨,無精打采,毫無目的,我們也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或要怎麼做去改變。

住帳篷的生活:一路引向基督

0
現代人的生活安逸、便利,卻有太多讓人分心的因素:房子、車子、工作、娛樂、責任和各種的人事物,把我們緊緊地捆綁住。然而,真正的信徒在地上是客旅,熱切盼望著我們永久的居所。在創世記這本書中,亞伯拉罕蒙召離開他所熟悉的一切,前往一片未知的土地。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親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曠野中的祭司:在宗教和文化之外

0
這個從神那裡差來的人是誰?作為一個利未人,施洗約翰在祭司體系中出生,在根據習俗和傳統而來的祭司知識中被撫養長大。我們本應在聖殿裡看見他,穿著祭司的長袍,執行著祭司的責任。然而,在馬太福音的開頭,我們在一個他本不應該出現的地方遇到了他——猶太的曠野(馬太福音 3:1)。

“望向我”

0
最近,托萊多召會在享受那些走在我們前面的親愛聖徒們的傳記與見證。下面這個簡短的摘錄是來自查爾斯·司布真的見證:他年輕時,看向了十字架釋放的大能。他得救的經歷呼應了弟兄姊妹在最近的屬靈行程中對救恩的新鮮享受。

品嚐“持續”的秘訣

0
什麼是我們都“堅定持續”?許多人喜歡這節聖經是因為它清楚地描述了召會生活中的實行——教訓和交通,擘餅和禱告。但實際上,在使徒行傳第二章,它強調的重點不是聖徒們持續在這些活動中,而是保持這種“持續”狀態的人的光景。

愛與申言

0
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重點講到愛,甚至得出結論,愛遠超申言,方言與知識。申言,方言與知識“終必歸於無用”,“終必停止”。然而,在第十四章一開頭,保羅似乎與他在十三章說的話自相矛盾,他吩咐哥林多人“要追求愛,更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尤其要切慕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