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回光陰:(二)作解讀永遠的器皿
今天,地上的人都在尋求內心的平安,尋求那種滿足感。但是,我們在哪裡能夠找到平安和滿足呢?作為人,當我們被造時,就被賦予了一種特殊的功能:作為器皿,盛裝神的神聖生命。當被這生命充滿並彰顯這生命時,我們就找到了滿足。無論我們多麼出色或成功,除非我們活出人存在的價值,否則沒有什麼能夠滿足我們。
贖迴光陰:(一)恢復我們的真切
讓我們來花點時間回憶一下小時候那些真切的記憶——被媽媽擁抱或教訓的感覺,與弟兄姊妹一起玩耍的愉悅,甚至與朋友們走過校園時,鞋底發出的沙沙聲。說不上什麼原因,這些時刻對我們而言,感覺就像發生在昨天。當我們回想那些情景,聲音,味道——感覺是如此的清晰,如此的有力量;童年時一顆糖果的味道,會在我們的一生中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記。
主與基督在我們裡面的人性
召會生活擁有很強的主的話語的同在。但如果在聖徒中間,沒有主現時說話的影響和回應,我們就沒有真實的召會生活。主的話是活的,它必須在我們所有的人裡面持續,在我們每日的生活中結果子。那麼,為何我們經過召會生活,卻極少有的主的說話落在我們裡面呢?
住帳篷的生活:一路引向基督
現代人的生活安逸、便利,卻有太多讓人分心的因素:房子、車子、工作、娛樂、責任和各種的人事物,把我們緊緊地捆綁住。然而,真正的信徒在地上是客旅,熱切盼望著我們永久的居所。在創世記這本書中,亞伯拉罕蒙召離開他所熟悉的一切,前往一片未知的土地。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親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曠野中的祭司:在宗教和文化之外
這個從神那裡差來的人是誰?作為一個利未人,施洗約翰在祭司體系中出生,在根據習俗和傳統而來的祭司知識中被撫養長大。我們本應在聖殿裡看見他,穿著祭司的長袍,執行著祭司的責任。然而,在馬太福音的開頭,我們在一個他本不應該出現的地方遇到了他——猶太的曠野(馬太福音 3:1)。